在桂冠诗人的作品里,重新发现洛杉矶
这位诞生于1920年的德裔美国诗人,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。他的一生都在为普通人写作,被誉为「贫民窟的桂冠诗人」。
在桂冠诗人的作品里,重新发现洛杉矶
「我想要整个世界,或者什么都不要」半个多世纪前,查尔斯·布考斯基(Charles Bukowski)在洛杉矶的小酒馆里写下他的首部长篇作品《邮差》。
这位诞生于1920年的德裔美国诗人,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。他的一生都在为普通人写作,被誉为「贫民窟的桂冠诗人」。数千首诗歌、数百篇虚构小说……书尽生命与城市的渴望和创伤。
洛杉矶是布考斯基创作的源泉、主题和归宿,“自从我随父母来到洛杉矶,我便感觉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一直在这里。”当你踏上这段文学寻踪之旅,便会明白是怎样的火花将这一不羁的灵魂点亮。
01.日常居所
“我们没有钱和蜂蜜,但我们有雨。”——《这才是布考斯基》
1960-1970年代,布考斯基活跃在好莱坞一带,他先后居住在洛杉矶泰国城的多栋公寓里,并在此完成了他的大部分代表作品。布考斯基在80年代接受采访时说道:“就是在这里,人们真正生活的地方。”
布考斯基在如今已是传奇的De Longpre公寓居住了近10年,并在这里迎来了他的创作巅峰,《邮差》《苦水音乐》皆诞生于此。2007年,在布考斯基书迷联合行动下,洛杉矶文化遗产委员会将其正式列为HCM 192文化地标,并定名为Bukowski Court。
Korean Bell of Friendship | Photo: Yuri Hasegawa
70年代末,布考斯基在圣佩德罗购买了一栋两层公寓,“二楼有他的小打字室,从阳台望去可以俯瞰整个工业港口。比起梦幻般的海景,这样的环境对他来说才是完美的”,妻子琳达这样描述。来到这里,你还可以探访韩国友谊钟与历史核心区,感受这片街区的生活气息。
02.灵感殿堂
“早晨,还是早晨,我还活着。也许我会写一本小说,我想。然后我写了。”——《邮差》
想要追溯布考斯基的文学创作史,必然要回到洛杉矶市中心(DTLA)。当布考斯基还是一位年轻人时,他在这里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——做一名邮差。但也是这段经历,让他“有东西可写”。
Zodiac Chandelier at the Central Library | Photo: LAPL
位于市中心的中央图书馆是布考斯基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,他尤其喜爱另一位本土作家John Fante的作品Ask the Dust。1986年,一场大火几乎将图书馆摧毁,布考斯基在诗作The Burning of the Dream中写道:“旧的图书馆被焚毁/我的青春也随之逝去……我追逐那些古老的书籍/这些,还有这个世界塑造了我……”
图书馆附近仍保留有美国邮政服务(USPS)的重要设施(现已被列为洛杉矶历史文化遗产)。上世纪50年代初-60年代末,布考斯基曾在这里从事邮递员和分拣员的工作,这使他的内心充满了郁闷与煎熬。1971年,他以这段经历为蓝本写下半自传体小说《邮差》。
03.诗酒人生
“我渴望那么多不存在于此的事物,却不知道该往何处去。”——《布考斯基诗选:1946-1966》
Photo: Pink Elephant Liquors
布考斯基的一生都与酒精为伴,对常年受生活琐事桎梏的他而言,在创作之外,总得有些什么来释放成吨的苦闷。而今来到卢斯费利斯,Pink Elephant Liquors粉色的霓虹灯仍像过去一样散发着“俗气的魅力”。这家酒馆是布考斯基生前最常光顾的场所之一,并出现在他1978年的作品《女人》中。
The bar at Musso & Frank Grill | Photo: Yuri Hasegawa
Al Hirschfeld’s famous mural inside the Frolic Room | Photo: Yuri Hasegawa
随着收入的日渐提升,布考斯基不再频繁光顾那些杂乱的酒馆,转而开始融入一些更为传统的好莱坞酒吧及餐吧,譬如大名鼎鼎的Musso & Frank扒房与Frolic Room。布考斯基曾在Musso & Frank扒房招待肖恩·潘等名流好友,并将这家餐厅写进了小说《好莱坞》中。
Dipping and sipping at Cole’s French Dip | Photo: Yuri Hasegawa
位于市中心的Cole’s 是洛杉矶历史最悠久的餐吧之一,布考斯基因赛马与餐厅老板(洛杉矶已故艺术家艾德·摩西)结下友谊。《阿甘正传》《七宗罪》等多部经典电影曾在此取景。今年9月,Cole’s将永久关闭。
在酒精与创作之外,赛马同样占据了布考斯基大量的时间,他十分热爱这项运动。好莱坞公园赛马场和圣塔安妮塔赛马场是他生前最喜欢的场地,前者停业后现已重建为索菲体育场。
04.纪念之地
“那些寄给他的信件说:正是他的生活方式和他所写的文字,在万念俱灰时,使他们能够支撑下去。”——《地球最后之夜诗篇》
1994年3月9日,布考斯基因白血病在圣佩德罗逝世,享年73岁,长眠于 Green Hills Memorial Park。布考斯基的墓碑朴实无华,印着他的姓名、生卒年份及英文字符:Don’t try. 在日期之间还刻有一个抽象的小拳击手形象,仿佛在说无论生活会带来什么,他都已经准备好再战一回合。
Thornton Portrait Gallery | Photo: The Huntington
2010-2011年,亨廷顿图书馆精心策划了“查尔斯·布考斯基:边缘诗人”特展,这里是洛杉矶最受欢迎的文化中心之一,展出了布考斯基的多部作品初版印刷版本、各种稀有杂志、私人信件、艺术作品及手稿,以纪念这位“人民诗人”。
Photo: WACKO
来到洛杉矶,你可以在卢斯费利斯的Skylight Books书店或Wacko Soap Plant找到和布考斯基有关的藏书:散文、诗歌、小说、访谈录。威尼斯海滩的诗人纪念碑上,雕刻着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,其中就包括布考斯基的作品——位于靠近肌肉海滩的位置。在布考斯基的作品里,你能够真正看到这位诗人的传奇经历与他毕生所在的城市——洛杉矶。
于布考斯基而言,写作是他表达的方式,亦是他活下去的方式。穿过洛杉矶的街巷,那些仍然繁忙的海港,踪迹依旧的邮局,如常闪烁的霓虹,无一不是他曾书写过的献给真实与生命的礼赞。

关注二维码查看更多精彩内容